南京綠雕,是怎樣“雕”出來的
在近年的環境綜合整治中,圍繞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綠化品質,南京綠化園林部門在城市重要節點打造了一批花境和綠雕。
綠雕的造型是如何“拗”出來的?不同的顏色又是用什么植物打造的?
首先是綠雕設計。這道工序一般由專業藝術設計單位來完成。設計師一般會結合當地文化元素、周邊環境因素及植物生長特性,打造與之符合的作品。比如在奧體東門,有一組擊劍、跑步人物綠雕,體現運動風格;草場門大街與北京西路交叉路口,由于毗鄰南京藝術學院,則因地制宜打造了一組吹拉彈唱的綠雕,宛如一支樂隊;九華山下,有一組活靈活現的松鼠綠雕同山林融為一體。
其次是綠雕制作。綠雕實際是用植物來表現的藝術雕塑。因此制作時先用鋼結構做出藝術造型,然后再用綠植網包裹覆蓋,在綠網里填充按特定比例配置好的栽植基質(基質要保水、透氣、輕質、有營養),最后把專門培養的特定植物小心移植插進基質里。
綠雕的植物選擇是門學問。首先,要選擇枝葉細小、植株緊密,耐修剪的觀葉觀花植物。因為枝葉粗大的材料不易形成精美紋樣。其次,要以生長緩慢較耐旱耐凍的多年生植物為主。比如初春可以選用顏色豐富的五色草、紅綠草等,以豐富綠雕的顏色;夏季可以選用三七草、海棠、夏堇等能抵抗高溫的植物;冬天可以選擇佛甲草、紅景天等耐寒植株,保證綠雕安然度過寒冬。
最后是養護管理。俗話說“三分建七分養”,綠雕建好后,后期的管養非常重要。由于綠雕的架空性、立體性,導致它的養護比普通植物更難。園林部門一般會安排專門的綠雕養護班組每天對管轄片區內的綠雕巡查、澆水、修剪,對缺株的及時進行補植,發現不同的病蟲害要選擇對應的藥水進行防治;季節變換時要及時更換植物;更換植物達到一定次數后,要及時更換綠網并補充土壤。像孔雀綠雕這樣體型比較大的,還必須采用自動滴灌技術來提高養護質量。
綠雕養護有多難?以景宏園林養護的江東中路市政服務中心門口的蝴蝶綠雕為例,一只蝴蝶綠雕展開后雖然只有大約5平方米,但由于蝴蝶的立體曲面多、翅膀顏色需要仿真搭配,因此更換一次植物就需要最少3個顏色,需要600株定制小苗。2個熟練技術工人配合工作,需要三四天的時間。
“雖然辛苦些,但能為城市創造美麗,辛苦也值!”這是園林養護人的樸素心聲。相信隨著我市環境整治的深入推進,綠化園林部門將圍繞“提質、添彩”,為市民獻上更多園藝精品,讓更多有特色的綠雕出現在居民身邊。